为了防止氧化、锈蚀,电机的外壳在出厂前都需要经由喷漆的工艺处置,简直,换上外壳后的喷漆环节除了为其调色外,还可以起到呵护、防止氧化的浸染,但若是是小厂的电机外壳,其出产时的喷漆措置存在吸附不平均、起泡的情形的话,则会影响^后喷漆的下场,导致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轻易脱落、激发锈蚀,影响和破损电机外壳的质量。
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加工制造中心,加上国外投资的不断增加,金属精加工的能力需求不断加大,而金属加工行业中的电器控制箱、电器外壳等一般来说都是钣金件,所以钣金加工能力需求也不断提高。
钣金件加工行业提供的产品具有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非标准性的特征及高精度的特点,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需具有柔性生产的能力、工艺流程设计能力及精密加工制造能力。
虽然我国钣金件加工行业已走向世界,并在世界众多客户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关企业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关键差距在于技术服务能力相偏弱,不能充分、及时满足客户需求。随着行业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行业内^企业已逐渐意识到差距所在,逐步建立了完整的制造服务系统,这部分企业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关企业比较差距已明显的降低。
随着电机壳生产的效益和比重在制造业的地位日益凸显,了解并掌握电机壳的设计制造过程是^必要的。拉深是利用拉深电机机壳将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它形状空心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电机机壳拉深这一受力过程如同一扇形毛坯被拉着通过一个楔形槽的变化是类似的,在直径方向被拉长的同时,切向则被压缩。在实际的拉深过程中,当然并没有楔形槽,毛坯上的扇形小单元体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处在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毛坯整体。
拉深后得到工件的厚度沿底部向口部方向是不同的。在圆筒件侧壁的上部厚度增加^多,约为30%;而在筒壁与底部转角稍上的地方板料厚度^小,厚度减少了将近10%,该处拉深时^容易被拉断。通常称此断面为“危险断面”。当该断面的应力超过材料此时材料的强度极,零件就在此处产生。即使拉深件未被拉裂,由于材料变薄过于严重,也可能使产品报废。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电机外壳有电的无锡逐梦机械制造于2025/6/27 18:08:16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zhumeng2022-287277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