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分子结构高分子链的结晶度越高(如 UHMWPE),分子间作用力越强,耐磨性越好;含有极性基团(如 PA 中的酰胺基)的材料,自润滑性更佳,可减少摩擦损耗。2. 配方与改性填充增强:添加碳纤维、玻璃纤维、二硫化钼等填料,可提高材料硬度和抗磨粒磨损能力;共混改性:将耐磨材料与其他高分子(如 PE 与 UHMWPE 共混)结合,优化综合性能;表面处理:通过涂层(如 PTFE 涂层)、等离子体处理等,提升表面耐磨性。3. 使用环境摩擦条件:干摩擦下耐磨性更依赖材料自身特性,而油润滑环境可进一步降低磨损;温度与介质:高温或腐蚀性介质可能加速材料老化,影响耐磨性(如 PEEK 在 260℃以下仍保持耐磨,而普通 PVC 在高温下易软化磨损)。
高耐磨性: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材料,耐磨性能比普通金属高很多倍,能有效抵抗物料和输送带的摩擦,减少表面磨损,延长配件使用寿命。耐腐蚀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耐水性能,不会像金属配件那样生锈腐蚀,可保证在恶劣的化学环境下配件的结构完整性和性能稳定性。自润滑性:高分子配件表面光滑,摩擦系数低,可使与之接触的部件运行更顺畅,减少摩擦生热和磨损,同时降低能耗。抗冲击性: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够承受物料的冲击以及设备运行中的张力变化,不易出现裂纹或破损。
1.力学性能(结构基础):
*拉伸强度与模量:衡量材料抵抗拉伸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决定配件的承载极限和刚性(如支架、壳体)。
*弯曲强度与模量:评估材料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对承受弯矩的部件(如杠杆、悬臂梁)至关重要。
*冲击韧性:反映材料吸收冲击能量而不发生脆性断裂的能力,对易受撞击或低温使用的配件(如工具手柄、汽车保险杠)尤为关键。
*压缩强度:衡量材料抵抗压缩载荷的能力,对承压部件(如垫圈、轴承座)很重要。
*硬度和耐磨性:硬度影响耐磨性、抗划伤性及承载能力,对运动部件、密封件、齿轮、轴承等摩擦接触部位是首要考量。
2.热学性能(环境适应性与稳定性):
*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决定材料的使用温度上限。超过此温度,材料会软化(非晶态)或熔化(结晶态),失去力学性能。
3.长期性能与可靠性(耐久性保障):
*蠕变性能:材料在持续应力下随时间缓慢变形的趋势,对长期承重的结构件(如管道支架、紧固件)至关重要。
4.加工性能(制造可行性):
*熔融指数/熔体流动速率:反映熔体流动性,影响注塑、挤出等工艺的填充难易程度和成型效率。
*成型收缩率:直接影响模具设计和终产品尺寸精度。
*热稳定性:材料在加工温度下抵抗降解的能力,影响加工窗口和产品质量。
*粘性/流变特性:影响复杂形状的填充、熔接线强度、表面质量等。
1.物理性能测试:
*力学性能测试:这是检测项目。
*拉伸测试:测定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等,反映材料抵抗拉伸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常用标准如ASTMD638,ISO527)。
*弯曲测试:测定弯曲强度、弯曲模量,评估材料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常用标准如ASTMD790,ISO178)。
2.热性能测试:
*热变形温度:测定材料在特定载荷下达到规定变形量时的温度,反映其短期耐热性(常用标准如ASTMD648,ISO75)。
*维卡软化点:测定材料在特定升温速率和规定针入载荷下软化到特定深度的温度(常用标准如ASTMD1525,ISO306)。
3.化学性能与耐环境性能测试:
*成分分析: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用于鉴别聚合物种类、添加剂类型或确认材料一致性。
*耐候性与老化测试:
*吸水性:测定材料在规定条件下浸泡后吸收的水分量,影响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常用标准如ASTMD570,ISO62)。
4.微观结构与形态分析: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断面结构、内部缺陷(如气泡、杂质、分层)、填料分散情况、结晶形态等。
*X射线衍射:分析材料的结晶结构、结晶度、晶粒尺寸等。
*光谱分析: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用于化学结构表征和官能团分析。
5.尺寸与外观检查:
*尺寸测量:使用卡尺、千分尺、投影仪、三坐标测量机等工具测量配件的关键尺寸和形位公差。
*外观检查:目视或借助放大镜检查表面缺陷,如划痕、凹坑、飞边、毛刺、色差、流痕、银纹、气泡、杂质、开裂等。
6.其他特殊性能测试:
*电性能测试:如体积/表面电阻率、介电强度、介电常数等(针对绝缘或导电高分子配件)。
*阻燃性能测试:如UL94垂直/水平燃烧测试、极限氧指数测试等。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高分子加工件定制价格的中大集团于2025/8/22 11:54:09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zddths-288296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