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单块石面上,还见到两尾反向的一对大头长条形动物图像,初看容易让人想到这是双大耳双大眼但没有角的神物,由于带着一条长蛇状身躯,容易联想到是龙形。我觉得这应是虎的俯视之形,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绿松石虎构形相同——大方头,长身条。两处的发现虽材质不同,但表现的属同类神物无疑。那件绿松石制品自发现以后一直被认作是龙形,我已作过探讨,将它还原为虎形。
我认为,石峁几例表现人虎和牛虎主题的图像,应当与食人食牛都没有关系,它只是假借虎威的一种艺术表现构图,而且对称的图形体现出一种沉稳之感,这样的构图为商代艺术所继承。神面神冠 三维共见一石在两块保存完整的长条石边侧面上,分别雕刻有三个戴神冠的神面,三神同现,让人觉得既新奇又意外,是三世之神还是一神三面,引发许多思考。细审两块石雕画面,中间神面为端正的正视之形,双耳双目对称刻画。它的两侧,是一左一右两个侧视神面,它们的构图相同。
如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的一件玉圭,正反都刻画着神面,神面眼形与嘴形互有区别,这就是一件两面神玉圭。更早的证据还可以前溯至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出土过一件大溪文化两面神石雕像,是在一片长圆形石片的正反面雕刻出相似的神面。史前中国两面神信仰与崇拜的形成,应当不会晚于距今6000年前。分析推断古代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西王母与东王公这样的对偶神崇拜,当与更早的两面神崇拜存在关联,这种关联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浮雕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浮雕为图像造型浮突于石料表面,为半立体型雕刻品。根据图像造型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石雕匠人是万千手工艺人中的部分,也是传统手工业者的代表。从拿起刻刀的那一天,就继承了千百年来石工的。手工雕刻,凝结着世代相传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人像雕塑加工厂的一木雕塑于2025/6/30 3:15:13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ynymdiaosu-2873206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