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中,缠绕膜的应用场景广泛且实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场景:
托盘打包:
缠绕膜常被用于托盘打包,将托盘上的货物缠好形成一个整体,以提高货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种打包方式有助于防止货物在厂内周转或物流运输过程中发生松散、倒塌或变形。
例如,在仓库出货前,将箱装货物堆码在托盘上,用缠绕膜包裹3-5层,可以防止运输途中货物倒塌、散落,减少货损率(可降低30%以上运输损耗)。
存储期限与先出
保质期管理
一般保质期:拉伸缠绕膜的保质期为 12~24个月(具体以生产厂家标注为准)。
老化影响:超过保质期的膜材可能自粘性下降、拉伸强度降低,影响包装效果。
建议:定期检查库存,优先使用临近保质期的膜卷。
先出(FIFO)原则
实施方法:按生产日期或入库日期排序,确保先入库的膜卷先使用。
工具:使用库存管理系统或标签标注生产日期,便于跟踪。
特殊场景存储注意事项
冷库存储
温度适应性:若需在冷库中长期存储,需选择耐低温膜材(如添加增塑剂的LLDPE膜)。
使用前处理:从冷库取出的膜卷需在室温下回温 30分钟以上,避免膜材因温差过大变脆。
防静电存储
接地措施:存储区需接地,防止静电积累。
抗静电膜材:对于易产生静电的环境(如干燥地区),优先选择抗静电缠绕膜。
易变形或易碎物品:对于容易变形的物品,如一些塑料制品或软质材料制品,以及易碎的物品,如陶瓷、玻璃制品等,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缓冲性能的缠绕膜。适当增加缠绕膜的厚度,如选择30 - 40μm的PE缠绕膜,可以提供更好的缓冲保护,减少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因碰撞或挤压而受损的风险。
包装方式
手工包装: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建议选择厚度在15 - 30μm之间的PE缠绕膜。这个厚度范围的缠绕膜质地相对较软,容易拉伸和缠绕,便于手工操作,不会因膜太厚而导致操作困难或手部疲劳。
机器包装:使用机器包装时,可根据包装设备的要求和包装速度来选择缠绕膜的厚度。
薄膜厚薄对成本的影响贯穿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存储及包装效果等全链条,需综合权衡直接成本与隐性成本。以下是具体分析:
直接成本差异
材料采购成本
薄膜单价与厚度正相关:以PE缠绕膜为例,每增加1μm厚度,单价约提升3%-5%(因原料用量增加)。
示例:
20μm膜单价:15元/kg → 单卷成本(5kg):75元
30μm膜单价:18元/kg → 单卷成本(5kg):90元
成本差异:单卷增加15元(20%),但厚度增加50%。
单位包装成本
薄膜用量与厚度成反比:
20μm膜需缠绕3层才能达到35μm膜2层的包裹效果(因拉伸率差异)。
计算:
20μm膜:3层 × 75元/卷 = 225元/托盘
35μm膜:2层 × 120元/卷 = 240元/托盘
成本差异:35μm膜单托盘成本仅高6.7%,但包装效率提升33%。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临泉拉伸缠绕膜特点的信阳盛源包装于2025/8/23 16:59:29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xysybz-288325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