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对藻细胞完整性及藻降解速度的影响
预氧化能显著提高除藻效率,然而预氧化处理在促进混凝除藻的同时,会破化藻细胞并导致胞内藻释放。Lan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氧化剂会导致藻类细胞不完整然后释放出胞内——藻。侯翠荣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并利用胞内、外微囊藻分析技术,发现氯、臭氧和二氧化氯均能引起藻体破坏及胞内藻的释放。方晶云也用实验证明臭氧预氧化会破坏藻细胞,使胞内物质释放出来,且投量越大、预氧化时间越长,释放的胞内物质越多。Robert就氯氧化对微囊藻细胞完整性的影响以及藻在氧化过程中的释放和降解做了更加深入的定量分析。用反应动力学计算对藻细胞破坏和藻降解的速度,得出氯破坏藻细胞,即藻从胞内释放的速度是藻被氯降解速度的三倍以上。笔者主要研究了次氯酸钠在处理藻类过程中藻的释放和降解情况,以期为安全选择化学预氧化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次氯酸钠游离碱含量对NOBS收率的影响
由于橡胶硫化促进剂NOBS合成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副产物多,其中过氧化物的产生严重地影响了该产品的质量和收率。实践证明要使NOBS合成反应达到理想状态,除生成的NOBS产品外观和熔点合格外,更重要的是收率要得以提高,除了要重视反应温度、母液含盐量及反应液中水的多少等等,更要重视氧化剂次氯酸钠游离碱含量,下面着重说明这点。

探究次氯酸钠和混合处理对树莓种子萌发的影响
树莓又名托盘,是多年生半灌木型落叶果树,属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L)。树莓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有很长的栽培历史。由于树莓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的风味,在果品市场上颇受消费者青睐,极具发展潜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京、吉林、辽宁、江苏等省(市)相继开展引种试验,并逐步应用于生产。目前我国的主栽品种全由外国引入,国内尚未开展育种工作。树莓种子种皮坚硬,外层具蜡质,不易吸水膨胀,未经处理的种子萌发不整齐,萌发期长达3~4个月,有的长达半年。由于树莓种子存在不易萌发和萌发不整齐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树莓育种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对树莓种子进行前处理,以打破种皮障碍,提高种子萌发率,为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次氯酸钠与对树莓种子萌发的影响
多数人认为解决因种皮透水及透气差而导致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应采用酸处理的方法来改变种皮的化学和物理结构。Shafik和Ketranch报道处理20min增加开心果种子的发芽率至95%,处理15min对种子的发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林姗姗等人报道,用25min-l-沸水浸泡20min的处理厚荚相思种子效果佳,萌发率可达到95%。据报道,在绿叶黄连木、相思豆、牧草、山楂、青钱柳等上都有应用。树莓种子种皮较硬,并有蜡脂保护层,具有网状条纹,存在种子发芽困难,发芽率很低,发芽整齐度差的问题。Nesn报道树莓种子萌发困难主要是由于种皮的障碍,采用刻痕的方法处理树莓种子,萌发率可以达到90%。在国外通常使用处理20min后,用次氯酸钙浸泡6d沙藏6周后播种,萌发率可提高至10%~15%。本研究在前人试验基础上,采用次氯酸钠处理树莓种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硫酸、次氯酸钠、硫酸与次氯酸钠混合对树莓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硫酸与次氯酸钠混合处理效果佳,萌发率可达48.87%,种子萌发期主要集中在处理后15~20d该期间的萌发率占总萌发率的76.5%,与前人试验结果相比极大提高树莓种子的萌发率,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提高种子萌发的整齐度,这可能是因为次氯酸钠溶液中次氯酸根浓度高于次氯酸钙,而次氯酸根是划伤种皮主要物质,因此采用次氯酸钠处理效果较好,它的使用为解决树莓种子萌发难、萌发期长、萌发整齐度差等问题提供一条新处理方式。次氯酸钠对树莓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否有利于其它硬实性种子的萌发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次氯酸钠厂家排名的瑞明威于2025/9/1 5:06:35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tjrmwhg-2885370895.html
下一条: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