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能用在食品中吗
在国外文献中看到,其实次氯酸钠在PH为7.2-7.6的范围内,其杀菌能力,因为其活性氯与非活性氯的比例是的,大约为7:3,超出这个范围杀菌能力就降低了,要不然就是瞬间杀菌能力强(活性氯多),持续杀菌能力弱(非活性氯少),或者就是杀菌能力弱(活性氯少,非活性氯多),后者则更容易产生化合氯。
据了解,虽然次氯酸钠现在已经逐渐从游泳池市场取缔了,因为游泳池市场从今年开始就要求使用有中国审批的消剂;饮用水上前两个月也推出了,所使用的消毒剂需要有中国审批的要求,所以次氯酸钠也正在从这个市场上退出。所以,我认为,在这种趋势下,次氯酸钠虽然是一种廉价的消毒剂,但是因为其种种弊端和安全、卫生性等,因为只在污水、中水等与人体无直接接触的地方才可以使用了。
次氯酸钠替代在饮用水消毒方面的应用研究
作为一种成熟的氯消毒剂,应用为广泛。但是,由于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的不安全性。及在消毒过程中容易形成许多类似的致癌物质。目前大型城市自来水厂纷纷逐步限制的使用,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消毒剂。
次氯酸钠是一种、广谱、安全的强力灭菌、杀病剂。它与水的亲和性很好,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易于储存,可以在任意环境工作状况下投加。而且.次氯酸钠消毒液在水中不会产生游离态分子氯,所以,在消毒过程中一般难以发生因存在分子氯而引发的氯代化合反应.生成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人们考虑采用次氯酸钠代替进行饮用水消毒。
以次氯酸钠代替消毒是未来饮用水消毒的发展方向.但对于次氯酸钠消毒对供水水质的影响.特别是在保障供水水质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对供水水质化学安全性(如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量)影响如何,一直缺乏生产性试验研究。本研究考察了和次氯酸钠2种消毒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对于其在微生物消毒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生成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探究不同用量次氯酸钠对氧化淀粉结晶度的变化
(1)在反应条件下,氧化剂次氯酸钠的用量和氧化淀粉中的羧基含量呈线型关系,切正相关。氧化剂次氯酸钠在氧化淀粉反应中的生成羧基利用率为0.02%。
(2)根据6个不同处理(CK、5g、7.5g、10g、12.5g、15g)的X-衍射图谱分析,氧化淀粉结晶度均低于原淀粉的结晶度,且随着氧化剂次氯酸钠加入量的增加氧化淀粉结晶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可知次氯酸钠能打破淀粉中的结晶结构。
提高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的方法
1、控制次氯酸钠溶液的酸度
次氯酸钠溶液的pH对其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一般pH在12以上,次氯酸钠溶液相对较稳定,体系中有效氯的变化较小;当pH超过12.6时,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下降较少,稳定性较好。如将有效氯质量浓度为7994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分别调节pH为4.0,7.0,10.0和13.0,并置于密闭容器内在常温下贮存186d,结果显示pH=4时有效氯下降率为68.43%,而pH=13时下降率仅为9.63%。所以,提高溶液的pH或碱度可明显提高次氯酸钠溶液的稳定性。一般地,在生产中将次氯酸钠溶液中的余留碱量控制在0.5%左右,也可采取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作为溶液稳定剂的方法,增加溶液的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增大pH,即增大了碱的浓度,从而抑制了H+对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对ClO-的极化作用),降低了次氯酸钠的分解速度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次氯酸钠厂家批发的瑞明威于2025/8/18 9:56:31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tjrmwhg-288201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