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电阻启动柜是为改善大中型绕线转子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重载起动性能而研制的启动柜。它克服了频敏电阻启动柜冲击电流大,难起动操作不便的问题,适用于建材,冶金,化工,矿山等工业部门的球磨机,空压机,破碎机,大型风机,大型水泵等电动机的重载起动,是频敏起动启动柜和金属电阻启动柜的理想替代产品。7*U2e/I2e式中:U2e:电机转子回路的开路电压(V)I2e:电机转子回路的额定电流(A)。
液体电阻起动柜作为一种设备,必须要有完整的机械结构和电气电气控制系统,两者共同组成一台具备绕线式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起动的电控设备。
液体电阻启动柜要完成的工作是:在起动之初,检测自身的各种参数,在条件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向中控室发出允许起动信号。当电动机定子得电时,绕线电动机转子回路的液体电阻极板距离则由电动机驱动并均匀减小,电动机转速逐步上升,当电动机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极板距离减小为零,则用接触器短接电动机转子回路,电动机转子回路短路,电动机额定运行。水电阻起动柜应用计算机技术,根据电机、拖动对象及高压电网参数等工艺指标,利用软件模拟电机启动全过程,自动描绘出模拟启动曲线,根据模拟启动曲线,随机调整液态软启动装置的初始值,寻找满足控制需求的条件,使电机启动的全过程可预测、可调整、可控制。
液体电阻启动柜要完成的功能看,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个是极板传动组件;一个是水箱及机箱部分;还有一个是就是电控部分。
高压水电阻软起动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水箱盖板与箱体没有完全密封焊死,并在每个水箱盖板上装有蒸汽排放管道向柜体顶部外面,从而避免了固定密封式液体电阻曾经出现的因起动过程中发生故障,使水蒸汽急剧聚集而造成的重大事故隐患。在电动机星点的定子回路中串接液体电阻,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通过水电阻柜中电极板的移动来改变液体电阻值的大小,从而均匀地提高电动机端电压,降低了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少电网的电压降和冲击,电动机的转速随着电阻值得减少平滑的升高,励磁装置随时检测电动机转速。
当电动机转速达到额定转速的90%(2700转/分)时,励磁装置QYJ发出投全压信号,液态软起动设备中的星点柜开关合闸,将液体电阻切除,电动机星点短接,转入全压启动阶段。转速迅速上升,当电动机转速达到额定转速的97%(2910转/分)左右时,励磁装置自动投励,将电动机拉入同步转(3000转/分),投入正常运行。起动过程中,液体电阻值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无级减少,直至接近为零时电动机投入全压运行。若不是,应立即分断QF1,把三相电源线中任意两根倒接(即倒相),重新合上QF1,极板即自动复位。由于该装置的核心部分在电气一次主回路上,设备维护量小,启动运行可靠。
水电阻软起动装置采用PLC控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动机的启动过程进行模拟器起动,使电动机起动的全过程可预测、可调整、可控制。系统组成如图一所示。液体电阻启动柜将电器控制、机械和电化学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交流电动机以较简单的结构、较低的成本实现了额定电流、额定转矩启动。在电动机的定子回路中串入电液变阻装置的三相电阻,QF1为主电机运行断路器,QF2为星点短接断路器,SR为电解液变阻器,QS2为隔离开关。
QYJ为励磁装置投全压继电器的常开接点,KA1为PLC控制星点闭合中间继电器的接点,KA3为PLC故障跳闸出口控制星点断开中间继电器的接点,K1为防跳继电器,H为星点柜合闸线圈,F为星点柜跳闸线圈,R1为1欧姆/25W电阻,3TA、4TA为电流互感器,SB6、SB7为手动星点柜闭合、跳开按钮,HL9、HL10为星点柜断开、星点柜闭合指示灯,FU1、FU2熔断器,电解液变阻器是由3个相互绝缘电解箱组成,内部分别盛有电液及一组相对应的导电极板,动极板通过传动机构及伺服系统控制运行,司服系统受控于PLC,PLC系统利用内部计算机软件对起动过程进行控制,起动开始根据电机电流大小自动的调整液阻值(动极板的开始位置),使整个起动过程在较小的启动电流,均匀升速而液阻无级切换,从而实现电机的软起动。若出现起动超时停车故障,可能的原因及相应处理办法有如下几种:1。
经过周密地研究、严谨的计算和科学地施工,实现了主电动机加装了水电阻软起动装置作为电动机的起动目标,电动机起动平稳,启动时间8S,母线压降100伏左右,与传统的变频、电抗器起动方式相比较,有着阻值可调,起动过程的平稳,结构简单维护量小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液体电阻启动柜的原理是通过机械传动装置使导电液体中两平行极板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为零,使串入绕线电动机转子回路中的液体电阻阻值由逐渐平滑减小为零,使电动机转速逐渐增大并平滑达到额定转速从而实现绕线转子大中型电动机的重载平滑起动。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10kv水阻起动柜工作原理的瑞麒电气于2025/8/17 15:58:19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rqdqgs-288188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