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用预拉伸缠绕膜:
特点:在进行产品打包时,打包机械先将拉伸膜拉伸延展到一定的比例,再缠绕在即将进行打包的物品上,靠膜的回弹性将货物紧缩打包。这类缠绕膜的质量和性能比较好,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和抗穿刺性能。
应用:适用于对包装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值货物的运输。
按材质分类:
聚乙烯类缠绕膜:以线性聚乙烯为基础原料,是目前大量生产使用的主流缠绕膜。
聚类缠绕膜:常用于特定场合,如电线电缆、机械设备等的包装。
乙烯-类缠绕膜:具有特殊的性能,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包装需求。
优化手工缠绕操作
标准化操作流程
起始固定:将膜端粘贴在货物或托盘表面,避免因滑动导致过度拉伸。
螺旋缠绕:保持每圈重叠 50%-60%,确保膜层均匀分布。
收尾处理:用剪刀剪断膜后,将末端粘贴在膜层表面,避免因拉扯导致局部过度拉伸。
控制拉伸力度
力度参考:手工缠绕时,拉伸力应控制在 1-3kg(可通过手感或测力计辅助)。
技巧:缠绕时手臂保持稳定,避免突然用力或快速拉扯。
调整机械缠绕参数
预拉伸比设置
预拉伸比:机械缠绕机的预拉伸比应设置在 200%-300% 之间。
案例:某物流公司将预拉伸比从350%降至280%,膜用量减少12%,且包装稳定性提升。
张力调节
张力范围:根据膜厚调整张力,如20μm膜张力设为 1.5-2.0kg,30μm膜张力设为 2.0-2.5kg。
动态调整:对于不规则货物,可分段调整张力,避免局部过度拉伸。
速度控制
缠绕速度:建议控制在 15-25转/分钟,过快速度易导致膜层断裂或拉伸不均。
升降速度:膜架升降速度应与转盘速度匹配,避免膜层堆积或拉扯。
隐性成本影响
生产效率
厚膜缠绕速度更快:
20μm膜需降低拉伸速度至18转/分钟,单托盘耗时3分钟。
35μm膜可提速至25转/分钟,单托盘耗时2分钟。
效率提升:33%,间接降低人工成本。
运输与存储成本
薄膜体积与厚度正相关:
20μm膜:5kg/卷,体积0.02m³
35μm膜:5kg/卷,体积0.035m³
仓储成本:35μm膜占用空间增加75%,需更高仓储费用。
运输成本:单次运输量减少(因体积限制),需增加运输频次。
包装效果与损耗
薄膜强度与厚度正相关:
20μm膜断裂率:5%-8%(长途运输)
35μm膜断裂率:1%-2%
货损成本:
20μm膜:假设货损率2%,单托盘货物价值1000元 → 货损成本20元
35μm膜:货损率0.5% → 货损成本5元
总成本对比:
20μm膜:75元(膜)+20元(货损)=95元
35μm膜:90元(膜)+5元(货损)=95元
结论:当货损率较高时,厚膜总成本可能更低。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汝南缠绕膜用途的信阳盛源包装于2025/8/28 21:32:15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qyxx-2884527072.html
下一条:实木拼板机即时留言「青岛旭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