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层状铜矿床:产于中元古代白云岩﹑大理岩﹑片岩片麻岩中﹐沿层产出。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大于1%。如云南东川汤丹﹑山西中条山胡家峪等矿。
夕卡岩型铜矿床:产于中酸性的侵入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内外。矿体以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铜品位一般大于1%。如安徽铜官山﹑江西城门山等矿。
赤铜矿的化学式为Cu2O,含Cu88.8%。属等轴晶系。晶体呈细小八面体形,有时呈针状或毛发状称为针赤铜矿;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或土状。暗红色,条痕褐红,具有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硬度3.5~4,比重6。
形成于外生条件下,赤铜矿主要见于铜矿床氧化带,是含铜硫化物氧化后的产物。大量聚积时可作为铜矿石利用。主要分布于法国、智利、玻利维亚、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区。在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江西、甘肃等地区的铜矿区存在氧化铜。
黄铜矿是主要的铜矿石矿物,它一般是由Cu,Fe,S三种元素组成,理论组成(%)Cu 34.56, Fe 30.52, S 34.92,理论化学式为CuFeS2。一般工业要求(%):硫化矿是,边界品位Cu 0.2-0.3,工业品为Cu 0.4-0.5;氧化矿石 ,边界品位Cu 0.5,工业品位Cu 0.7。英国的康瓦尔,纳米比亚楚梅布、意大利托斯卡纳和西班牙的力拓矿区、美国的内达华州的Ely矿区、Arizone州的Morenci,Miami和Clifton矿区以及蒙大拿州的比由特矿区等地。物理性质:黄铜矿呈黄铜黄色,表面畅游蓝、紫褐色的斑状色。绿黑色条痕。有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完全,硬度3-4,性脆,相对密度4.1-4.3。
铜黄色的铜矿与黄铁矿(硫化铁)有时凭直观很难区别,只要拿矿物在粗瓷上划条痕可立见分晓:绿黑色的是黄铜矿;黑色的便是黄铁矿。铜的工业矿物有:天然铜﹑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蓝铜矿﹑孔雀石等。主要集中于3个成矿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包括我国滇藏地区)、中亚-蒙古成矿带(包括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包括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80多种,主要的只有16种。除天然铜和孔雀石之外,还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和黝铜矿等。如想了解更多铜矿的相关信息,欢迎致电启顺矿产品进行咨询。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收购硫铁矿的铜陵启顺矿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于2025/8/27 13:02:50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qyxx-288415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