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客社区 - 商盟推荐
您好,欢迎来到蜘蛛客社区!网站地图
首页 > 电子/电工 > 资讯正文

传动轴淬火机价格优惠诚信企业「领诚电子」

发布者:领诚电子 发布时间:2024-05-17 08:53:30

传动轴淬火机价格优惠诚信企业「领诚电子」[领诚电子c99cee1]内容:

超音频齿轮淬火设备优点

超音频齿轮淬火设备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化自动控制,具有手动、自动、半自动、及加热保温冷缺分时段控制功能。频率自动跟踪,功率无级调节,使用简单,10分钟即可学会使用。

我公司具有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和的热处理工程师,确保您无后顾之忧,无技术之忧。2、淬火时应合理计算和控制淬火油温及在油中的冷却时间,连杆淬火后应及时回火,一般油温控制在40~60℃。只要将您的工件尺寸、产品规格、加热温度技术要求和您目前使用的加热方式告诉我们,我们会为您的工艺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为您选择适合工件要求的机型,为您的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效率。欢迎您的光临实地参观考察。

高频淬火设备对齿轮进行淬火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不管是渗碳淬火、碳氮共渗淬火、感应加热淬火还是整体加热淬火,齿轮高频淬火冷却过程可能出现的热处理质量问题主要有:

1、淬火后硬度不足、淬火态硬度不均、淬火硬化深度不够;

2、 淬火后心部硬度过高;

3、 淬火变形超差;

4、淬火开裂;

出现这类质量问题往往与齿轮的材质、前处理、淬火加热和淬火冷却有关。在排除材质、前处理和加热中的问题后,淬火介质及相关技术的作用就特别突出了。事实上,近年来国外对淬火冷却的研究也证明,在改进和提高热处理质量的工作中,注意的正是淬火冷却。

齿轮用高频淬火设备进行热处理冷却中的质量问题

一、硬度不足与硬化深度不够

齿轮高频淬火冷却速度偏低是造成齿轮淬火硬度不足、硬度不均和硬化深度不够的原因,但是,根据实际淬火齿轮的材质、形状大小和热处理要求不同,又可以分为高温阶段冷速不足、中低温阶段冷速不足以及低温阶段冷速不足等不同情况。100mm的零件在淬火冷却介质中表面终冷温度为150-200℃时取出空冷。比如。对于中小齿轮,淬火硬度不足往往是中高温阶段冷速不足所致,而模数大的齿轮要求较深淬硬层时,提高低温冷却速度就非常必要了。提高所用淬火介质的低温冷却速度,往往可以增大淬硬层深度。

二、淬火后心部硬度过高

这类问题可能与所选介质冷速过快或介质的低温冷却速度过高有关。解决办法之一是改换淬火油来满足要求。办法之二是与淬火介质生产厂家联系,有针对地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来降低淬火油的中低温冷却速度。办法之三是改用淬透性更低的钢种。

三、齿轮高频淬火开裂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感应加热淬火中。选择好水性淬火介质,比如国内外普遍采用的PAG类淬火介质代替原来使用的自来水,问题便解决了。感应加热淬火采用PAG介质。可以获得高而均匀的淬火硬度和深而且稳定的淬硬层,淬裂危险。

高频淬火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将工件放在用空心铜管绕成的感应器内,通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后,在工件表面形成同频率的的感应电流,将零件表面迅速加热(几秒钟内即可升温800~1000度,心部仍接近室温)后立即喷水冷却(或浸油淬火),使工件表面层淬硬更多使用淬火设备的案例和方案欢迎您的来到。中频淬火炉对溢流阀滑阀进行热处理的具体工艺滑阀是液压阀的主要零部件,它与阀体组成摩擦副,工作过程中需承受巨大的摩擦力,为此,生产上要求滑阀具备一定的强度和韧性。a.淬火件含碳量过低 应预先化验材料成分,保证淬火件的含碳量。

b.表面氧化,脱碳严重,淬火钱要清理零件表面的油污,斑迹和氧化皮。

c.加热温度太低或是加热时间太短 正确调整电参数和感应器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以提高加热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可以返淬前应进行感应加热退火。

d.零件旋转速度和零件(或感应器)移动速度不协调而形成软带, 调整零件转速和零件(或感应器)移动速度。当零件移动速度1-24mm/min时,零件旋转速n=60r/min即可避免淬火软带的形成。

e.感应器高度不够或感应器中有氧化皮 适当增加感应器高度,经常清理感应器。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传动轴淬火机价格优惠的领诚电子于2024/5/17 8:53:30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lingcheng-2753994813.html

上一条:恩施魔芋豆腐机器加工免费咨询「天然星」

下一条:上海波峰焊炉后AOI设备了解更多「多图」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蜘蛛客社区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

本页面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天助分类信息行业资讯对此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 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粤ICP备10200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