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增白剂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制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鮮艳。其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线辐射转变成紫蓝色的荧光辐射,与原有的黄光辐射互为补色成为白光,提高产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剂已经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
1、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
2、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3、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
4、本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希、聚乙希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
5、笨二甲酰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国荧光增白剂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产品和七十年代引进开发的两种品类种少、化学结构单一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八五年,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FWA 的生产淘汰了许多小厂和亏损企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化的生产企业发展,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走产业科研一体化道路,经过十几年的紧密配合,相继研制出顺应时代的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缩小了与世界强国的距离,提高了我国FWA 结构档次和研究水平.八十年代末,我国合纤工业蓬勃发展,而对晴纶增白效果佳的吡唑啉型FWA DCB ,仍需进口. 上海市染料研究所于1993 年终于研制出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品种;并恶唑型FWA OB 是塑料合成纤维、油漆、涂料及橡塑制品很重要的添加剂,我国每年需60t ,截止到2000 年,国内尚无产品,经过科研攻关,如今大连、北京、江苏和广东都有此类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水性涂料增白剂工厂的三而于2025/5/6 14:23:26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dgsaner-286048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