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克CS-3000G双炉碳硫分析仪日常操作
一. 样品准备
按ISO 14284或适当的制取样品。
坩埚预处理:碳和硫的污染物通常可通过将坩埚置于富空气的电炉中灼烧除去,1000℃灼烧时间不少于40分钟,1350℃灼烧时间不少于15分钟。然后将坩埚取出,置于干净的耐热盘中,冷却2~3分钟,将坩埚贮存于干燥器中。
二. 仪器开机
1 通气:打开动力气和氧气气瓶上的调压阀,将输出压力调至0.2MPa~0.3MPa之间。
2 通电:打开仪器后面板主机电源,至少预热1小时。
3 打开计算机。
4仪器预操作:在坩埚托上放一空坩埚,并在“样品质量”处输入任意质量(一般输入1g),然后点击“开始”,等一个分析过程结束后观察基线。
5 检查仪器分析气流量是否正常。
6 管式炉分析:调入管式炉分析方法,设置炉温,等待炉温到达设定值。
三. 分析测试
1仪器重复空烧(在坩埚托上放一空坩埚,并在“样品质量”处输入任意质量(一般输入1g),然后点击“开始”)几次,基线稳定后分析3个废样以使气路对硫的吸附提前饱和。
2挑选一种合适含量的标准样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满足要求即可进行样品分析。
3 称样:在天平上称好样品,并在软件中输入“样品名称”、“样品质量”和“钨粒质量”(如果天平已用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则选择“自动读数”,计算机自动读取质量)。
4 分析:将称好样品的坩埚放在坩埚托上,点击“开始”,则自动关炉,分析开始。
5分析结束,自动开炉后,更换坩埚,重复3.3~3.4步骤进行下一次分析。
6 根据需要统计或打印分析数据。
7 管式炉分析:在天平上称好样品,并在软件中输入“样品名称”、“样品质量”,点击开始按钮,等待冲洗和调零,当软件开始采集基线的时候,将瓷舟用干净的镊子夹到管式炉的入口处,然后将瓷舟缓慢推入燃烧管内,抽出样品推具,关好炉门,扳上排空开关。等待分析结果。
四. 仪器关机
红外碳硫分析仪在钢铁含量分析中的运用
碳硫均可用碳硫分析仪来检测含量,用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化验材料数据更为,采用高频感应炉配合红外碳硫分析系统,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普碳钢、高中低合金钢、生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合金铸铁、各种铁合金、硅铁、锰铁、镍铁、锂铁、铬铁、稀土金属、焦炭、煤,炉渣、催化剂、矿石等各种材料中碳硫元素含量。该产品采用先进技术,是集光机电、计算机、分析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多项技术国内优先。
碳在钢铁中有的以固溶体状态存在,有的生成碳化物。碳是决定钢铁性能主要元素之一。一般含碳量高,硬度增加,延展性及冲击韧性降低,溶点较低;含碳量低,则硬度较弱,延展性及冲击韧性增加,熔点较高。钢铁的分类常以碳含量的高低为主要依据。含碳低于0.2%的称为纯铁(或熟铁或低碳钢);含碳量在0.2%-1.7%之间的称为钢;含碳量高于1.7%,即为生铁。当然通常高炉冶炼出来的生铁的碳含量常常更高,在2.5%-4%之间。另外,碳在钢铁中的存在状态对钢铁的性影响也不小,灰口铁中含石墨碳较多,性质软而韧;白口铁中含化合碳较多,则性质硬而脆。
硫在钢铁中以MnS、FeS状态存在。FeS的溶点低,后凝,夹杂于钢铁的之间。当加热压制时,FeS熔融,钢铁人晶粒推动连接作用而碎裂。硫的存在所引起的这种“热脆性”严重影响钢铁的性能。因此规定碳素钢中硫含量不得超过0.05%,钢中含硫量就不超过0.02%。
碳硫分析仪
电脑高速碳硫分析仪器与DL1A电弧炉配套使用,能快速、准确地测定钢、铁、合金、有色金属、水泥、矿石、催化剂及其它材料中碳、硫两元素的含量。检测设备是集光、机电、计算机、分析技术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与计算机和电子天平联机,可实现不定量称样,计算机控制分析过程、检测数据归档统计以及曲线建立修改等功能,具有测量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是诸多行业测定碳、硫两元素理想的分析设备。
碳硫分析仪使用及维护的注意事项
1、碳硫分析仪测试时间应用3-4个标样作曲线,若用单一标样定标与被测试样含量相近为宜,否则会造成因计算问题,出现偏差。
2、电弧燃烧炉使用时应根据箱体面板上的电流表,调节电极棒端部对坩锅内试样间隙。3、电弧燃烧炉工作以后,坩锅和坩锅座的温度较高,不要用手去触摸它们,以免。
4、连接好电源线后,必须立即用试电笔检测坩锅座及壳体是否带电,坩锅座若带电应
将电源之相、中线互换后再用试电笔检测;若壳体有极弱的带电,应接好安全地线后再用试电笔检测。
5、碳硫分析仪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每次需要点燃时,只要将“引弧”按钮瞬间按动一下,即可松手,就能高速点燃试样。
6、遇有碳硫分析仪测试有稳定时,可用连通器压差法进道漏气检查。
7、操作本炉时,对气路系统运用,必须采用“前大氧、后控气”的工艺,调整氧压至0.04兆帕,调节流量计流量为80-120升/小时。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国产碳硫分析仪厂家的钢研纳克于2025/8/19 8:24:16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zhizhuke.cn/qyzx/bjgynk-2882267407.html